其實過往的幾十年醫護服面料在國內就沒有根本的變化,也就是近三年,才有新的科技型材料引入醫用市場。常用的醫護服面料,有四種形態
1、全棉
吸濕性強,排水性弱,因為本身纖維材質物理特性決定的,棉纖維是干癟的毛囊狀態的結構,遇水以后毛囊吸水脹大,不通過物理擠壓水分無法排除。所以很多醫生在長時期手術以后全身汗濕了,包括在疫情期間很多報道里,醫生在防護服內穿的洗手衣也是濕透了。而且棉容易皺的物理特性是纖維本身決定的,想處理成襯衫面料那樣免燙,成本就上去了。而且棉本身受棉花市場價格波動比較大。
2、棉滌混紡
吸濕性一般,排水性弱,棉滌混紡一般的含量都是65%聚酯纖維,35%棉,聚酯纖維本身不吸水,但是抗皺性好,棉吸水,但是容易皺,排水性弱。
3、聚酯纖維
如果是非功能性的聚酯纖維,那還是算了吧,纖維是實心的,抗皺性超強,但是完全別談透氣性或者吸濕性。不過作為外套,不貼身穿著還是很劃算,畢竟便宜是王道,市場的便宜的白大褂都是聚酯纖維做的,業內稱為制服呢。
4、新型功能性面料
所有特性全部滿足,吸濕性強,排汗能力強,面料快干,基本上10-20分鐘水分就能充分蒸發。本身成分是新型的聚酯纖維,纖維是中空結構,吸水后空氣接觸面積大,容易排汗,抗皺性也是超強的。缺點只有一個:貴,一件白大褂的價格是普通白大褂的2-3倍左右。但是想想年薪幾十萬的醫生,每天穿的衣服也只要200-300左右,其實也不算貴的。